原标题:克洛普在利物浦的成功,是否起源于多特蒙德时期的高位压迫?

随着格策正式加盟埃因霍温,当年打破拜仁在德甲垄断的多特蒙德“黄金一代”,其中的球员们基本上都不在欧洲五大联赛了。毕竟10~12年的黄黑军团蝉联了德甲冠军,是唯一一支能在这十年与拜仁挑战的德甲球队,因为接下来八个赛季的联赛冠军全部都是由拜仁获得。当时多特的很多球员年龄年龄不大,格策只有28岁还在足球运动员常规的巅峰年纪,然而印象中他已经不在巅峰好几年了。有些球迷们戏称当初冠军黄黑军团中“混”得最好的人,居然还是主教练克洛普,因为渣叔率领利物浦先是重新捧起了大耳朵杯,又拿到了队史第一座英超冠军,尤其是他在红军发扬广大的“球探体系”,成为了其他豪门俱乐部的效仿对象。

克洛普在利物浦的成功,是否起源于多特蒙德时期的高位压迫?这是球迷们讨论的焦点,因为不少人总是有意无意忽略掉渣叔执教黄黑军团获得的成就,当然他在安菲尔德拿到了欧冠冠军与巴克莱杯,不过当年他率领多特“青春风暴”打破了拜仁在德甲的垄断,实际上也是了不起的成就。在克洛普还在威斯特法伦球场的时候,多特蒙德主打4-4-2菱形中场,不过与99年经典的曼联阵型有所不同——左前卫沙欣主要是协助哈依瑙尔,这也是一位不到三十岁,已经在欧洲足坛“查无此人”的昔日金童,毕竟他打破过德甲最年轻出场纪录。沙欣分担前腰的一部分组织认为,特点就是他年纪轻轻长传组织都是在行的,缺点是对抗能力较弱。

当时黄黑军团的右前卫库巴速度较快,主要靠内切为主,相信关注过德甲的老球迷们,对“波兰走廊”这个词汇很熟悉。就是以莱万未箭头人物,后面配上皮什切克,这些波兰球星组成的进贡线,一时之间威震四方。不过库巴的进球能力一般,这两个人由于自身打法的特点,共同的缺点就是缺少突破下底传中的能力。当年除了莱万的另外两位前锋巴里奥斯,巴尔德斯都属于抢点型的攻击型球员,他们适合下底传中球。笔者老同事说事记得前腰哈依瑙尔相当于一个9号半,不是“伪9号”,就是一位介于九号与十号之间的球员。与前任罗西基相比,哈依瑙尔总体个人能力还是差一些,没有华丽的盘带以及开阔的视野。

当然哈依瑙尔短传球还是比较在行的,毕竟06~10年代是短传渗透的经典时代,黄黑军团也延续着这种打法,进攻得分的精确度要稍微比罗西基强一点。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来,在多特蒙德连拿两年德甲冠军的时候,根本就不是高位压迫打法,与利物浦现阶段的战术体系天差地别,而且人员结构的性质也完全不同。不过罗伊斯在八年前来到黄黑军团后,让“德甲老二”稍微有了一些高位压迫的影子,当时球迷们用一个词很好的概括了克洛普的打法——疯跑流,毕竟当时多特球员年轻体能好,让11位球员跑出14人的效果,这是全场的压迫,只不过这种压迫趋于平面战术,而高位压迫属于立体战术。

也就是这种平面上的全场压迫,让当时这一批多特蒙德球员增加了很大的伤病风险,包括罗伊斯在内的多位那个阶段的黄黑中前场主力,要么在巅峰期频繁受伤,要么就像格策那样早早陨落。所以说渣叔在利物浦的成功,的确起源于他在多特蒙德的压迫打法,不过那是前后压迫不是高位压迫。直到克洛普来到安菲尔德之后,为了应对多线作战开始研究更加省力的踢法,于是当年他的平面压迫战术就立体化了起来。虽然罗伊斯来到威斯特法伦球场之后,这家俱乐部还没有拿到德甲冠军,毕竟他们碰到了一个拜仁统治时代。不过值得一提的是,在12~13赛季多特蒙德获得了他们21世纪以来的欧冠最好成绩亚军。

也就是说从那个赛季开始,渣叔的踢法有些偏向于欧冠而不是循环赛制的联赛。也正是从七年前开始,瓜迪奥拉正式执教拜仁,确立了他的战术打法在联赛中的优势。于是他俩的竞争从德甲就开始了,延续到了英超,也算是新世纪足坛一段佳话。笔者老同事说事从战术概念的角度来看,克洛普的黄黑军团就是高度重视攻防转换的过渡阶段。虽然在21世纪,大部分战术体系的起源不在德国足坛,不过德甲很适合战术过渡时期。当时多特蒙德尤其重视将球队的防守过渡做到完美,与如今红军的侧重点有些不同。从这个角度上来解释,也可以勉强认为渣叔在利物浦的成功,起源于多特蒙德时期的高位压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