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世界杯,可能是最后一届“传统豪强的集体盛宴”;从那以后,世界足坛格局巨变:一,意大利队下滑。二,法国队彻底跌入低谷。三,巴西队成为世界杯“标配八强”档次,再也没有任何冠军相。2006年的阿根廷,是难得一次以里克尔梅为核心的南美强队,从小组赛到八分之一决赛都没有什么破绽;但是,四分之一决赛遇到了东道主德国。实际那届德国并非处在最佳状态,年仅42岁的克林斯曼也是个菜鸟教练,而且他是德国本土的“另类”:长期旅居美国,已然成了一个“精神美国人”。

但是赛前大家都一致觉得:阿根廷决然过不了德国这关,一定有各种场内外因素让东道主无论如何都会进四强大门(只要进了四强,平东道主气势和本身家底,坐三望二是起码的)。实际比赛果然是阿根廷率先打破僵局领先,但德国队还就是不早不晚把比分扳平了。然后比赛就朝着互射点球去了,然后阿根廷就死定了。我忘了比赛里有什么细节,但阿根廷球员赛后是有集体攻击德国球员的行为,比赛里一定有不公。

2006年西班牙队首次由老教练阿拉贡内斯掌舵,经历了2004年欧锦赛小组出局的惨败后,青年队教练出身的赛斯下台。阿拉贡内斯的核心改革是提升了比利亚为前场进攻箭头,劳尔退居替补。2006年的劳尔“只有”29岁,但实际上已经成强弩之末。在皇马劳尔一直保有主力,但随着罗纳尔多加盟,劳尔实际上改打尴尬的中场,进球数也无法保证。

值得一提的是:有很多看起来脚下小技术不错、长得也很像“中场核心”的王子型球星,实际上所踢位置和球场角色,都还只是前锋,他们是:巴乔,皮耶罗,劳尔,托蒂。凡是打算把他们改造为组织中场的教练,最后都是双输:既让他们损失了近距离射门机会和进球数,球队也并未因他们的“组织”而从中获益。严格地说,从前锋改打中场组织者的成功案例,是马拉多纳,但他也是1990年世界杯第一场阿根廷爆冷输给喀麦隆后,才转型的。梅西或许是第二个成功案例。而罗纳尔迪尼奥的转型,看起来不尴不尬。

巴乔在1994年世界杯第一场打爱尔兰,就司职组织核心,但踢得很别扭,球队也输了球。后面萨基教练就还是让他打前锋了。托蒂在特拉帕托尼手下两届大赛被捧为中场核心,但几乎一无是处。皮耶罗在意大利队的服役过程,经历了“主力前锋→超级替补前锋→半主力中场→替补前锋”的波浪线,总体上是越走越低。劳尔主要是在皇马,由前锋变成了中场;在西班牙队,他是猛然由主力退为替补,紧接着直接不入选(2008年就不入选了)。2006年的西班牙,高开低走,小组赛越打越差。第一场4:0大胜不弱的乌克兰;第二场却仅1:0小胜堪称“最没战斗力的亚洲球队”沙特;第三场打摩洛哥竟然先丢球,最后3:1拿下。